艺坛上,有的人造诣较高,知名度也大,是正比;有的人知名度不小,但主要是位置和运作的结果,名实不一定相符,名大于实。有的人知名度似乎不怎么叫响,却有真功夫,好比酒在深巷,你不走到那里,不知道此处也有好酒。
林墨源是不是后一类的艺术家,我不清楚。但至少,我不认识的林墨源,他的国画艺术是颇可观的,而且他的艺术造诣可能确实大于他的知名度。
林墨源的国画艺术,具有传统的神韵。他的写意花鸟,笔墨很放得开,纵横挥洒,形神兼备,这大概也就是谢海燕所称的“恣肆放逸”吧。如他写唐人诗意的《二月春风》,画中春风骀荡,拂动着水面垂柳,二三白鹭正栖在树干之上,藏于荫中;青青柳色和屈曲回折的树干,淡墨浅彩,均是酣畅的抒写;为增强画面层次而以枯墨渴笔带出的若干柳条,也可看出性情的洒落,画面颇具生动之韵。他的《秋江鹭影》,画中秋风萧瑟,江苇凋零,几只鹭鸟守望着天地间的寂寥。沉健老到的笔墨和在似与不不似之间的物象,也是纵任性情的表现。所以,观林墨源的写意花鸟,着实可去掉心中许多斤斤计较的东西,而在胸腔里产生一种畅然勃发的快意来!
林墨源的国画山水,也神彩不俗。他的山水画大多是满纸叠实的峻岭峰峦,取势甚壮,有浩气在焉。我想,生活在潮汕平源的林墨源,如果没有游名山搜奇
峰的经历,恐怕不能有这样的气象。他的《匡庐何处不飞泉》,为追写庐山之景,恰好证实了我的猜想。画中山石层叠,草树郁盘,多处飞泉屈折而下,屋舍或在其间,是玩之不穷的景趣。而笔墨繁复,转折顿挫,秀致深厚,诚非粗疏怯薄者可逮。他的《河山处处荡氤氲》,也为我所喜欢。画中山岭峻拔,逶迤起伏,仿佛是动态的;而深绿重染,郁茂苍莽,则呈雄奇之气;滃渤的烟云用淡墨勾出,袅娜于沟壑之间,更为画面添了秀媚,韵味不绝,味外有味。谢海燕称林墨源“清淳遒劲”,从其山水画看来,指的或许正是这种表现吧。
这么评说林墨源,不等于认为林墨源的国画艺术已经是很高的境界了。艺无止境。这一点相信作为艺术追求者的林墨源是有清醒认识的。他在一幅山水画的题款中谓“所作山水难得山川神韵之万一”,是自谦,也表明了其努力不懈的精神。比如,他的山水画,在我看来,这样的水平了,也跟其他画家一样,面临着如何“熟中求生”,更鲜明独到地形成自己的面目和风格的问题。他的写意花鸟,也复如此,如何超越,如何出新,也是个最好不要在轻车熟路中回避的课题。当然,这是一种更高的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