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免费注册  帮助中心 | 我要留言
林俊复数字资产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林俊复

个人网站
返回主页   首页 简介 资讯 作品 相册 出版 交流 市场行情 在线展厅
资讯 返回上一页  
  全部
  评论
  画语
  随笔
  散文
  诗歌
  小说
  传记
  报告文学
  简讯
【 评论 】文 化 关 怀 和 历 史 的 敬 意
——林俊复近年来的山水画作品
作者:黄少青    发布时间:2014/6/25 10:08:54    浏览量:939
您是第 173 个觉得很赞的吗? 我要发言!

    近些年来,我注意到,林俊复的山水画作品显然表现出了一种相当执意的追求,峰峦重迭、草树繁茂、曲水清流的画面,每每有古寺古塔隐现于期间,大自然的景色,因而平添了几许源远流长的文化涵蕴,韵味更加丰厚。
    林俊复的这些山水画作品,皆非闭门虚构,而以实地写生为依据,然后运用笔墨,匠心加工,芟除芜杂,留得物象之美,让人仿佛亲临其境,同时又以清新俊逸的一贯风貌,带给人愉悦。
    林俊复的这些山水画作品,常凭借不同的视角经营,让欣欣向荣的景象,宕溢着思古的幽情,因而岁月沧桑的慨叹,并没有黯然神伤的情调,而是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荡入了观者的心扉。
    林俊复的这些山水画作品,往往气象清朗,透发着醇正之气,设色敷彩即便大红大绿,也绝无俗艳之嫌。其传递的文化关怀虽不能说已经显得博大精深,但作为意绪之寄,古寺古塔总是画面中最显眼的角色,因而能发人遐思,而感天地之悠悠和岁月的渺远。
    林俊复的《岐山晓翠》和《元气浑涵堪砥柱》,两图所画主体均为凌空古塔,一为岐山塔,一为涵元塔。巨石间蓊郁的林木簇拥着座落在黄岐山顶的岐山塔,仰观的视角,使沐着晨光的岐山塔,如同见证过风风雨雨的长者,满腹经纶,气度充远,让你有读不尽的内容。涵元塔则拔起于龟山之巅,恰似倚天抽出的利剑,刺破青天锷未残;又如巍然卓立的高士,听八面来风,一身浩然正气,满树欲燃的木棉花和脚下浑茫的江流大地,仿佛都在倾听其默诵着久远的诗篇。
   《灵光寺》和《飞阁丹崖》两图,画的又都是名刹禅院,一为灵光寺,一为悬空寺。古人留在我们想象中的画意,深山古寺未免荒凉破败,藏在阴那山繁木绿荫间的灵光寺,却绝然不同,红墙飞檐古韵犹存,纷至沓来的游足叩响在其石阶上,正好表明佛门不再是远离人间烟火的冷寂的音符,而是在时代的文化乐章中,也飘着特殊的回响。全用木柱支撑建在恒山半山腰的悬空寺,则仿佛浮在空中一般,前人有“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的诗句,以咏其奇观,而画面表露的,似乎也正是对于宗教的智慧和超卓的创造力的顶礼膜拜。
    林俊复的这些山水画作品,以其行脚而累积日多,如还有《万古雄风》(画八达岭长城)、《碧霞祠》(画泰山的碧霞祠)等等,不能一一列举。这些作品弥散着的文化关怀,实在不难碰触到出自于一颗诚挚的心对历史所怀抱的敬意,因而意味深长。这同时也体现了有意识的艺术追求的价值。而环顾当今画坛,几乎条条道路都拥挤不堪,人满为患,那么,林俊复坚持要在踽踽独行中踩踏出一条属于自己而又能释放其文化情结的小径来,是否将有可能为千人一面的山水画确立起另一种意义呢?这或许是我们可以期待的。

  
发言者:  验证码  
我的发言:
 
暂无发言信息
广雅艺术 

备案编号: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环市北路以南万景豪园东侧作家书城六楼

电话:0663-8619387 18924441038  E-mail:[email protected]  QQ:2854665652

  传真:0663-8611039  邮编:5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