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光(中)向玉器爱好者讲解翡翠雕刻。 通讯员 摄
记者 郭琼瑜 特约通讯员 夏浩真
近日,第六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评选结果尘埃落定,揭阳玉雕大师张炳光荣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荣获这一荣誉,对张炳光来说,可谓实至名归;对揭阳玉雕界来说,也是一大盛事。
据了解,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的评定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组织,原则上每三年才认定一次,被认定的玉雕大师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玉雕水平的标杆之一。此次跻身中国玉雕大师行列的张炳光,是经第六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评定委员会评定、公示后最终认定的,全国各地本次共有24人晋升中国玉雕大师。一个在本土成长的大师能够在全国行业标杆中脱颖而出,既是大师本人的荣耀,也为揭阳玉都添光加彩。
融入美学 呈现翡翠的工艺美
几十年来,张炳光潜心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绘画美学,注重时代特征。在高档翡翠的设计及雕刻上,广泛汲取了岭南画派黎雄才、赵少昂等诸多画家的艺术精华,并将之前所学国画、壁画、漆画、灰塑等不同的艺术门类融会贯通,把自身的人生阅历和人文素养也融合到玉雕创作上,匠心独运,妙琢翡翠,形成了自成一家的美学理念和雕刻体系。
其创作风格最显著特点,在于翡翠山水牌、璧的创作上,每一件作品处处讲究构图,山峰的高低平奇、水流的蜿蜒曲折、水口的疏密走势,实则暗合五行变化,方寸之间有大千气象,力求达到“多一笔则余,少一笔则缺”的境界。其中山水牌作品中前后远近的树、石、山、物,造型的线条和雕刻的技法不尽相同,可在1毫米的厚度间雕刻出前后相邻数里的空间感,一树一石,一台一亭,层次丰富而清晰,将包罗万象的大自然表现得栩栩如生,达到“可望、可游、可居”的效果,让人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在总结了长期以来对翡翠解剖、研究、实践而得的丰富经验之后,创造性地提出“要雕好翡翠,必须读懂翡翠,翡翠以气为贵,气是高档翡翠价值的核心”等重要理论,在突显材质方面其非常注重调校出翡翠的“水、种、色、气”,于构思设计时运用“温、良、恭、俭、让”的心法,于雕刻时运用“色、透、均、型、工”的工法,做到“材、心、工”三法高度统一,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呈现翡翠的天然价值和工艺美。
出于对艺术追求的纯粹性,张炳光大师在创作翡翠作品时,始终坚持传统的手工雕刻方式。例如其雕刻在牌、璧上的书法,细节之处比电脑雕刻更加细致和精微。而且这种手工雕刻效果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复制性。张炳光大师认为,只有坚持手工雕刻,才能做到心手相应,充分体现作品的神韵。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作品的原创性,使作品成为足以传世的艺术品。
因材雕刻 凸显高端翡翠的高价值
张炳光大师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雕刻翡翠跟雕刻其他玉石不一样,跟做白玉也不一样。雕刻白玉讲究雕刻主题传承的文化内涵,以及线条的流畅和柔润度。翡翠重在调种水,注重材质的变化。雕刻高端翡翠,积累的经验一定要多。
他总结出普通料可以比较随心地去雕刻,但高端翡翠料则需要慧眼、妙手,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因为雕刻师的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导致材料本身价值发生很大的变化。
张炳光认为,雕刻高端翡翠也不是普通玉雕师都可以胜任的,需要攒够经验,特别注意工艺要服从于价值的最大化,能让作品“增值”才是高手。他觉得翡翠解料以及翡翠材质的学问很大。艺术虽说是无价,但最后还是得经济来衡量。雕错图案,没有调出最抢眼的地方,都会大大折损原材料的价值。
对于初入行的玉雕师,张炳光建议先从普通的、简单的做起,学着去分析材料。在玉雕行业,解料才是最大的智慧,懂得切料、解料,甚至比雕刻重要多。他打个比方,如果解料人是军事家,那么玉雕师就是作战者,要打好高品质作品这一仗,需要高超的解料作军魂,依托解料的指挥才可能有漂亮的战果。他告诉记者,好的高端翡翠,一般可以做蛋面的切蛋面是首选,其次才做其他雕刻。切蛋面看似简单,实际上是讲究技巧的。因为,并非每一块料我们都看得到它的内里,所以,切多大十分讲究。一块价值2000万元的材料,如果不懂行的人来切,可能就只能切出1000万元。他用年收入的直观性举例说明解料的重要性:“在揭阳玉都,有一个人一年切蛋面的工资都在2000万元,一般的玉雕师一年怎么努力也拿不到这样高的工资的。”
不懈探索 传播弘扬中国玉文化
除了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提升,力求巧妙地解读并运用高端翡翠的自身材质上的灵气妙韵,对其进行精雕细琢使其价值最大化之余,张炳光一直在不懈探寻翡翠如何继承发扬中国玉文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弥补翡翠雕刻一直以来相对欠缺的文化内涵。
当他把绘画技法融入使其作品充满了明丽天真的意趣,极具岭南画派的韵致风范,而真正达到了“玉上作画,形器两忘”的自在状态之际,他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2014年于《中国工艺美术》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高档翡翠设计与雕刻艺术》,并于2015年先后出版了《岭南翡翠雕刻艺术研究》和《风生水自起——翡翠创作风格与工艺解读》两部个人学术专著。在玉雕设备研发方面,1993年发明了“翡翠钻孔机”、2014年革新了浮雕拖地机并于2015年获得国家专利,大大提高了玉雕工作效率,为继承发扬玉文化做出了诸多的贡献。与此同时,他还受邀前往中山大学、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玉都大讲堂”等高等院校及论坛讲授高档翡翠的相关知识,《人民日报》等媒体有专题报道,并作为央视二套栏目“一锤定音”的特约嘉宾参加节目。
张炳光大师玉雕作品多年来也是屡获大奖,其中包括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奖”、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中国玉器“百花奖”等国家级大奖,其中金奖十五个,其作品《松下仙踪闻奇龄》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人物档案
出生于1962年的张炳光,凭着多年的努力积淀,有着一串耀眼的头衔: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亚洲玉雕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揭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揭阳市珠宝玉器商会顾问;央视二台“一锤定音”特邀嘉宾、中山大学宝鉴中心客座教授、广东省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2012年 张炳光玉雕作品入选中国集邮,由中国集邮公司收录出版邮票,并出版邮品纪念册。
张炳光高中毕业后师从国画名家魏明亮专攻国画,再拜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的陈成光、陈惠标为师,系统学习传统的工艺美术,后又追随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林潮明和中国玉雕大师黄鸿学习高端翡翠设计及雕刻。现今成立了颇具规模的“经鼎玉器翡翠雕刻艺术大师工作室”。
转自揭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