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深圳几乎天天看画,一个人,偶尔欣赏一下画是享受,让你天天去看,则是劳动了。如同让一个人天天吃海鲜一样,即使是美味佳肴也有乏味的时候,何况很多画并非美味。 年前看了十几幅朱光荣先生的画,十几幅同一位作者的作品,正常情况下我是很难有此忍耐力的,但朱先生的画却能让我一幅幅地细细看完,甚至连续翻看数遍。看着那一幅幅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画面,感到西北淳厚风情扑面而来,耳目为之一新。其中一幅尺幅不大的小画: 画面上一对老夫妻共同骑着一只驴,夫妻俩夸张的神情和手势, 对应着可爱毛驴回头的眼神,构成了一幅极富情趣的画面,但这却不仅仅是一幅普通的乡村风情写真!画上题着“快乐的人并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期望的少”,虽然近似大白话,但很富哲理,使人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一些看似浅显的道理。此幅画事隔数月尚能让人记忆犹新,说明它艺术的感染力是极强的。 朱光荣先生几十年来扎根西北地区一直从事美术创作,确切的说一直从事漫画创作。从事漫画创作的人需要有比常人更加敏锐的观察力,画家通过观察,把生活中的一句话亦或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简化成为几个“符号”来说明很多难以言尽的复杂内涵,这是漫画家的"绝活",也是一个漫画家所必备的修养,非有此观察力而不成。漫画界中的华君武、方成、李滨声、丰子恺等老一辈先贤们,他们有很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力作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最终竞能归纳于廖廖几笔之中,使观者一见而会其意,或喜,或悲,或哀,或乐,这并不是说他们那"廖廖数笔"有多么大的表现力,而是细心观察,简练概括的结果。 漫画艺术和相声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昔日的侯宝林、马三立等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们同样有着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侯先生创作的“夜行记”、“戏曲与方言”等一大批优秀相声段子都是来源于生活,经过重新创作整理,通过语言艺术再现于舞台,引起观众的共鸣。作为一个画家他的舞台就是一张宣纸,一面墙,来展示他的艺术才能和艺术修养,方式虽异,但道是相通的。余作斯言,不知朱先生可有此感? 中国漫画家和相声演员,以我之管见:大致可分为三派,一曰:侧重于讽刺,如华君武诸先生。华先生在过去那个特殊年代里因为讽刺,而被打成过右派。其实华先生被打右派多多少少有点冤,在当时的气候下华先生也时有紧跟形势的“应时之作”;二曰:专注于歌颂,当代的赵本山得力于歌颂,能享名华夏,据说他本人有了自己的飞机,不知真假。无论如何,歌颂派的处境都明显优于讽刺派,至少实惠的多,又没什么风险,从此派者趋之若鹜;三曰:讽颂兼容,基本上是小讽大颂,此类艺术家多,举不胜举,在特殊年代中基本能够自保,艺术上无多大建树,但久历艺林,也能享有盛名。 朱光荣先生则不同于以上三派中任何一方,朱先生另辟蹊径,从他较熟悉的周边乡土人物入手,每幅作品配以自己即兴的诗歌,融诙谐与情趣于一体,以朴素的哲理简约为通俗的读本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忍俊不禁,更让人爱不释手。朱先生的作品从表至内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就是作者真正做到了艺术 “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朱光荣先生和漫画界的先贤一样具备了漫画家必须具备的观察力,所以他创作的人物画就不同于一般画家笔下的的人物,更别有一番情趣融入他的作品之中。朱光荣先生把漫画中的“点睛”之笔,自然地运用在中国画创作之中,使得他的画,不仅有内容同时更富情趣。中国画不同于漫画的表现形式,朱光荣先生熟练地掌握住中国画人物绘画技巧,他画的人物造型各异,面部表情生动有趣,整体分间布局,错落有致,有时在画面上看似不经意的点缀物都能切入画面主题,说明朱先生对创作的态度是极为严谨的,每幅创作都经过反复推敲而定稿。 古今中外凡是以人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除独立的肖像画外,大都围绕作品中的主人翁有一个故事, “故事” 或大或小,有时仅仅是某事件中的具有典型的短暂一瞬。 朱光荣先生的画也不例外,从朱先生近年来的几十幅作品中就能清楚地看到作者的创作意向,或重情,或怀旧,或童趣,或感悟,但一个"趣"字始终跃然在目,贯连其中。 朱先生生于西北,长于西北,是一位典型的西北汉子,为人豪爽,善饮。但朱先生同时具有南方人的细腻,能将自己笔下的人物,无论古人、今人,均能细腻到一个眼神,一丝笑意透过理性线条和大胆的着墨,传递着作者自身的情感,实实难能可贵,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熟练的绘画技巧是断然不能为之的。 余与朱先生上月在深圳小聚,先生嘱我为即将发行的新书写一短文,今草草为之,难以将先生艺术表叙之万一,仅一人之管见耳。
备案编号: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环市北路以南万景豪园东侧作家书城六楼
电话:0663-8619387 18924441038 E-mail:[email protected] QQ:2854665652
传真:0663-8611039 邮编:5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