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圳文博会上,马顺先有个展位在那里。作为一个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的大展,文博会参展的不仅包括各省市代表团选出来的各门类众多当代名家,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画廊推介的许多年轻画家。从一个一个展位走过,忽而进入一个叫做“马顺先国画展”的展厅时,很多人还是感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新奇。因为于当代中国画坛人物、山水、花鸟一派繁盛的局面下,能绕过明清,而只追宋元笔意与境界的,不是很多。马顺先却正是。 也正因为这样,未曾与马顺先谋面之前,读了他一些山水、花鸟作品,想像中的他就好像是位峨冠博带、须髯飘飘、钦奇古貌的人。他的画追寻宋元,擅于用赭,色彩古色古香,风格简淡毓秀,清旷典雅,其笔墨有黄公望、王蒙的影子,题款亦是一味的古拙小字。走进马顺先的画中,心情好时会有暖暖的春意,惆怅悱恻时,又似秋声渐近,不无萧瑟。所以,想获得一帧马顺先的山水、花鸟画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其实马顺先一点也不“古气”,这个从中原来到现代化大都会深圳的汉子,有时候还蛮时尚的。这种时尚,便是跟上时代的步伐,用现代人的思想和眼光与古人对话,师古而不泥古,追求在传统之蛹中破茧化蝶,美丽转身。因此,这个刚刚步入中年的马顺先,已被业内人士认为已作好了“鹰击长空”的准备了。今天,坐在位于深圳留仙洞艺术区的300平方米的大画室里,马顺先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古代社会的生活中去,在这个时代,我们一样的要穿着西装、开着汽车过日子。画画固然一日不能停,但也必要坐着跟朋友喝茶、聊天,偶尔还出去唱唱歌,喝喝酒。画家不是画画的动物,要会休闲,会享受生活,会交际,还要会市场经营。 画家要画出个性,要有自己的风格追求。马顺先一直都喜欢传统的东西,去北京学习那段时间,他接触了许多艺术家,他们有的传统,有的现代;有留日回来受日本绘画影响的,也有从欧美回来的一群人。接触这么多人,看到这么多不同的东西,他不但没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倒是更加认清了什么更适应自己,认清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从而坚决地追求它——这就是传统。 马顺先出生于河南农村,父母都是种地的。对于搞艺术来说,农家出身确实太没有优势了,何况他属于贫苦农家。但他偏偏喜欢画画,孩提时,村里大大小小古庙里的菩萨、壁画、浮雕都成了他最初的艺术启蒙,那些在旁人司空见惯、毫无新奇之处的东西,他能琢磨老半天,而且百看不厌。后来他从“眼看”又到“手划”,从“心慕”到“手追”,粗糙的纸簿,斑驳的土墙,宽广的大地,都成了他最初的画本。后来读师专,在河南大学进修,去北京中央美院进修,终于是把绘画从兴趣变成了一种职业。马顺先说,笨鸟先飞,勤快一点,刻苦一点,劣势会被填补;他还说,艺术这东西一定是要有天赋的,一定是天生有一种东西冲动着,你愿意画画,你想画画,你觉得画画是快乐的,不画画的人生是无所适从的,那么,你才具备成为画家的基本条件。 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东西,从他嘴里说出来,却颇觉实在。 艺术是相通的,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学习和借鉴之道也即成长之道,进步之道。马顺先起初在一所大学任美术老师,教书、画画,后来,他用半年时间去了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学的是岩彩画。那一次的进修花费了两三万元,是举全家之力完成的。回来之后,他并没有选择岩彩画,主要搞的还是国画,但岩彩画的学习,成了他国画创作的借鉴,他多了一样基本功,据此在艺术实践中水乳难分,融会贯通。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学过岩彩画之后,他的作品,从质上多了一分厚重,多了一分细腻。近来,马顺先还热心去瓷都潮州画陶瓷。在工棚画陶瓷和在书斋笔走龙蛇,世俗认为有“匠”和“家”的分野,马顺先却乐此不疲。因为,“匠”支持和丰富了“家”,既当“匠”又当“家”比单纯当“家”至少多了一技,陶瓷画同样为宣纸上的国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支持。他颇有体会地说:“我一直都喜欢在瓷器上绘画,去年画了一批作品,出来的效果不错,所以今年希望能创作出一批更好的作品来,经过了去年的许多探索,我也相信今年是可以出一批好的作品来的。” 马顺先在中年已取得不俗的成绩,可以说他是幸运的。但毕竟,人生“不如意事不常八九”,为了他画画的这个最高追求,他面临一些尴尬,有一些外在的东西要他去平衡。2000年,马顺先辞掉了在郑州的工作,南下深圳。深圳是许多人寻梦的地方,马顺先辞掉的是一所大学美术专业的教职,来到深圳当的是小学美术教师。对此,朋友和当年的许多学生都不平,他自己却无所谓。得失寸心知!他依然认为自己在深圳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因为在艺术上,在这个开放的城市里,他得到了更多的信息,更多切磋的机会,更多砥砺和磨炼本领的场所。人生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却是绝对的,有“不平衡”才产生磕碰,有碰撞才有火花。 谈到几十年追求艺术的认识,马顺先又有新的感悟。 儿子的一天天长大,在喜欢艺术这一点上,俨然就是儿时的马顺先。 “他对艺术也很敏感,领悟的很快,曾经也是他们学校乐队里的首席小提琴师,但这些只是兴趣,我其实并不愿意他以后从事艺术。因为艺术这东西实在不是个事业,他是人们表达心灵的一种东西,在一个商业社会,把艺术作为职业太辛苦。”对儿子的期望,多少能反映出艺术家在这个时代的尴尬。当本来画着玩的东西某一天突然成为了商品,突然能卖钱了,还能卖很高的钱了,能让原来的穷画家过上一种富人的生活时,不少人便把画画当成了换钱的手段,此时,又有多少人还坚守自己最原始、最纯真的艺术梦想呢? 是的,市场从来没有像现今这样考验着画家。不过,对市场,马顺先说他并不刻意。不刻意不等于不在乎,而是顺其自然。他理想的状态是自己能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市场也认可他这些东西。艺术家应该引领市场,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市场。这是他的观点。
备案编号: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环市北路以南万景豪园东侧作家书城六楼
电话:0663-8619387 18924441038 E-mail:[email protected] QQ:2854665652
传真:0663-8611039 邮编:5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