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画国画的画家都知道,画工笔画是需要有耐心和毅力的。在如今这个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育新能够坚持工笔画创作实在是令人尊重的。
育新的工笔画走的是一条学习传统的道路。他的作品不论是构图还是物体造型都带有明显的传统工笔画的元素,但色彩方面则有更多的现代元素。这样,他的画看起来既有传统功力又有现代意识。
工笔画易俗。究其原因,一是用色太多,杂乱无章,不能形成色彩调子;一是线条太板,没有书写性;一是构图太满,缺少空灵之感。育新应该是知道这些道理,所以他的作品极力去俗,较好地解决了色彩、线条和构图等问题,尽力使作品显得雅气,在这方面,他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育新的一些作品多用烘染,背景多留大片空白,这就使他的作品显得清新可爱。同时,他也极为注意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并尽力去表现出来。这是他工笔画的特点,如果在这些方面下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应该可能形成自己画风的基本要素。
工笔画作品不仅要求要有很强的描写性,同时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工笔画的造型写实,所以容易形成以形写形,只是为了画某一物件,而没有诗意的内容表达。这样的作品是没有艺术感染力的。育新他对画面内容的重视还是比较到位的,他努力使自己的画有话要说。
我们总是说中国画是线的艺术,在工笔画中,这一艺术特征显得更为明显和重要。线本身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所以一个工笔画家下苦工把十八描学好是一个关键,而如何运用更是一个悟性的问题。育新在这方面是下过功夫的,他的线条已具有一定的力度和韧性,书写意识也很明显。
大家都知道,要画好工笔画大概必须在几方面下苦功:其一是向传统学习,老老实实地把前人的技法拿下来,把前辈的精神接下来,这个是关键,来不得半点度假。其二是学好书法,工笔画的线条要求中锋运笔,这就要从书法中学习。而且工笔画的题款一般都是用楷书或者隶书、篆书,这都是容易看出功力的书体。第三是多读书,要使画面有诗意,非读书不可得。第四是写生,写生不但可以得到更多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是使画面生动感人之所在。我相信只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工夫,肯定功不唐捐。育新在这些方面都下过工夫,尽管目前还不能尽如人意,但路子正,肯用功,待以时日,定有所成。